新乡学院生物工程学院以构建科学化、规范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目标,聚焦制度建设、流程管控、能力提升三大维度,系统推进实验室安全管理专项工作,形成“全链条、多层次、实战化”的安全防护格局,为教学科研事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根基。
一、制度先行:构建四级责任体系与全流程管理规范
学院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抓手,启动“安全管理提升工程”。3月5日,通过党委会(扩大)会议部署专项工作,面向全院开展“实验室安全管理优化”大讨论,累计收集教师关于责任划分、流程规范等方面的建议数40余条,为制度修订提供实践支撑。依托教育部《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》,以及学校相关制度和管理规定,学院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并完善了《新乡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管理规定》,配套制定《实验室安全检查表》,构建“学院—实验管理办公室—实验室负责人-项目负责人”四级责任网络,进一步细化了涵盖危化品管理、设备运维等多项具体职责。通过专题培训会组织全员学习最新修订的制度文件,同步建立“需求收集—制度修订—执行督导”闭环机制,实现安全责任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。
二、流程管控:严抓“培训-考核-准入”全链条管理
为进一步严格落实上级制度要求,打造“源头管控 + 过程规范” 双保险机制,学院组织重新修订并完善了《生物工程学院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准入管理制度(试行)》,并于 4 月初在全院范围内试行。目前,已按新修订文件制度要求,完成了全院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,以及所有实验室负责人的准入审核。首批达到“设备清、环境清、风险清”三清标准的实验室已于4月中旬正式开放试运行。
三、能力提升:多维培训与实战演练强化应急素养
3 月 21 日,学院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学校实验室消防专题培训,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火灾案例,强化风险预判意识。4 月 11 日,开展“沉浸式”消防演练,实验管理人员模拟火灾场景完成疏散逃生与初起火灾扑救,熟练掌握操作要领。4 月 23 日,学院采用 “主会场 + 视频分会场” 联动模式,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实验室安全培训会,实现管理岗与教学岗培训全覆盖,进一步推动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入脑入心。
“实验室安全是底线,更是生命线。”通过近两个月的专项工作,学院已初步形成“制度有依据、流程有标准、工作有分工、责任有落实”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格局。今后,学院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与能力建设,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

撰稿人:蒿宝珍 审稿人:孙国鹏